“独凭朱槛亦凌晨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独凭朱槛亦凌晨”出自唐代诗人王贞白的《庾楼晓望》,这首诗描绘的是清晨时分登楼远望的景象。诗中“竹雾晓笼衔岭月,蘋风暖送过江春”更是将清晨的朦胧与春天的温暖展现得淋漓尽致,让人仿佛置身其中。不过,你有没有想过,这种清晨的宁静与现代人赖床的“快乐”有什么关系?
其实,这首诗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景色,更能引发我们对“乡愁”的思考。王贞白作为唐代诗人,漂泊在外,望着家乡的方向,心中满是对故土的思念。这种情感,与我们今天远离家乡、在他乡奋斗的人们何其相似!
所以,下次当你清晨赖床,或者望着远处发呆的时候,不妨想想,你心中是否也有那么一份深深的“乡愁”呢?
“独凭朱槛亦凌晨”出自唐代王贞白的《庾楼晓望》。
“独凭朱槛亦凌晨”全诗
《庾楼晓望》
唐代 王贞白
独凭朱槛亦凌晨,山色初明水色新。
竹雾晓笼衔岭月,蘋风暖送过江春。
子城阴处犹残雪,衙鼓声前未有尘。
三百年来庾楼上,曾经多少望乡人。
作者简介(王贞白)
王贞白,字有道(875—958),号灵溪。信州永丰(今江西广丰)人。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。唐乾宁二年(895)登进士,七年后(902)授职校书郎,尝与罗隐、方干、贯休同倡和。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,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,写下了许多边塞诗,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,激励士气的佳作。征戍之情,深切动人。对军旅之劳、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、色彩浓烈、音调铿锵。有《灵溪集》七卷,今编诗一卷。其名句“一寸光阴一寸金”,至今民间广为流传。